抗且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
C.英美对中国的支持 |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
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这是当时远东地区所造最大吨位的船舶。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
A.我国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C.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成就巨大 |
1916年,北京的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帐,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这些现象折射了
A.解放妇女成为社会的共识 | B.现代女子思想观念的变化 |
C.民国时期政治结构的变动 | D.文化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
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这表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A.政治上日趋成熟但具有软弱性 | B.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 |
C.足以认清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 | D.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纵观19世纪清朝的近代化进程中,经济的近代化与政治民主的相对滞后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B.政局动荡阻碍了政治民主化 |
C.对外战争影响政治民主进程 | D.皇权专制下守旧势力的强大 |
《殷海光文集》记载:“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
B.亚非社会的民族文化受到欧洲人强有力的冲击 |
C.欧洲人的成就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
D.亚非社会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