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一: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①滇平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③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未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儿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2)参照情景一,请教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两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英]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的演说》(1789年11月)
材料二 (根据1832年议会改革法)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 个中等城市各得1 席。……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在1833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
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八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光荣革命”的不满及其要求。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没有完全解决普赖斯的不满?为什么?
(3)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的变化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宪政演变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

阅读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 (中国的)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材料三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通过各种渠道与在华传教士建立了通信联系的欧洲学者中,最有名的便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另一位与传教士有很多交往的学者,是法国人弗雷莱。
——以上材料均摘自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①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②“哲学家”,在18世纪的法语中,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
材料四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项目数
百分比
项目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
427
19
4%
453
96%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君主制的看法及其各自的理由。
(2)结合清朝17、18世纪时期的有关历史,简要说明你同意伏尔泰或孟德斯鸠看法的理由。(任意选择其一回答即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看法不同的原因。
(4)材料四的数据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列举一两件史实证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6分)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10分)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