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陈寅恪出生于庚寅年,其祖父陈宝箴在光绪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积极支持变法。根据有关知识。推断,陈寅恪出生于
A.1888年 | B.1889年 | C.1890年![]() |
D.1891年 |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化 |
C.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D.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以理论权威和政治权威的形式既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又认为这是一种“特种的商品生产”,而且提出应“一步一步地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而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这说明苏联政府试图
A.增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B.由市场决定商品流通范围 |
C.鼓励私营生产企业发展 |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20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英国病”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 |
B.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
C.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盛行 |
D.资本主义世界新经济体系形成 |
19世纪晚期,石油工业作为新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D.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