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符合上述“三民主义”的是
| A.创立中华民国 |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C.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 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材料表明
| A.农本思想受到冲击 |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农业发展为工商业提供了资金保证 |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
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唐代三省的“运行程式”是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
| 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体现的史观有
| A.全球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 B.文明史观社会史观 |
| C.革命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材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
|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