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救亡图存乃是时代的主流
B.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条款标志着()

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
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中国15-16世纪农业生产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B.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C.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
D.南方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北方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