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B.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A.西汉郡国制 B.北宋的通判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