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图乙为“此日P地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7~9题。P点的地理坐标为( )
A.70°S,90°E | B.70°N,90°W | C.70°S,90°W | D.70°N,90°E |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点 | B.m日16点 | C.(m+1)日14点 | D.(m+1)日8点 |
此日后一周内(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 B.北半球昼短夜长 |
C.P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 D.P地日出的时间变早 |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中心便会衰退。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行了城市复兴计划——再城市化。下列措施符合再城市化的是( )
A.采取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大城市 |
B.发展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
D.改善城市中心环境,发展城市旅游业 |
如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回答: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
D.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工业区 |
如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阶段Ⅰ所代表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 B.中期阶段 |
C.逆城市化阶段 | D.后期阶段 |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
D.轨道交通的发展 |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据此完成小题。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 D.城市生态环境优美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小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
14亿~15亿 |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
15亿~16亿 |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
15.1亿或16.6亿 |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
8亿~9亿 |
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 | B.15.1亿或16.6亿 |
C.8亿~9亿 | D.14亿~15亿 |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B.地区开放程度 |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
D.国家人口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