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实测值,计算出一月和七月的日照总量,并绘出下图(图中等值线由内至外依次为:4186、8372、12558、16744、18827)。结合图中信息回答 19—21题:该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
A.广州 | B.布宜诺斯艾利斯 | C.悉尼 | D.基多 |
该地7月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少的墙面是
A.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北面 |
B.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南面 |
C.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南面 |
D.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北面 |
该地理小组对某小区调查发现,朝南房间的用电量都比朝北的房间少。这反映了( )
A.太阳为地球上生物生长发育提供光、热资源 |
B.太阳辐射能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大气、水体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
C.为人类生活提供能源 |
D.太阳辐射能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阅读材料,完成11—12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
1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读两段沿20°纬线的海陆分布图,①②之间和③④之间为陆地,其余两侧为海洋,回答9—10题。
9.8月份,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附近海域水温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海域冬季洋流东流 B.②处海域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C.③处海域有上升流,形成渔场 D.④处沿海有荒漠景观
读四川省气象局发布的“天气回顾(摘要)”,回答6—8题。
6.能反映四川盆地4周内天气要素变化过程的是
A.气温:低—高—低 B.气压:低—高
C.风力:强—弱—强 D.降水:小雨—大雨—中雨
7.影响四川盆地这次天气过程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低气压 C.暖锋 D.冷锋
8.这次天气过程,可能给四川盆地带来的影响是
A.影响了部分地区作物收晒 B.农作物遭受了霜冻
C.增强了太阳辐射 D.导致土壤盐碱化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4—5题。
4.为减少污染,排污烟囱最好高度不低于
A.300米 B.200米 C.100米 D.50米
5.下列时段中,最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净化的是
A.19时—22时 B.4时—7时 C.7时—10时 D.13时—16时
下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弧AE为昏线,线BS、CS两侧的日期不同,且BS为人为界线,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6:00 B.8:00 C.18:00 D.20:00
2.这天,石家庄的日出日落方向是:
A.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B.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C.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D.东南升起,西北落下
3.这天,60°N的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
A.2:00 B.4:00 C.6:00 D.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