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 |
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 |
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
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 |
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
A.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
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
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
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A.秦朝 | B.汉初 | C.宋代 | D.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