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从照片《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上可以看出,人们站在狭小的看台上远眺西柏林的景象,同时还可以看到高墙、电网、路障及荷枪实弹的士兵。这张照片()
| A.反映了德围人痛恨凡尔赛体系的心理 | B.也可以用《火山口上的和平》来命名 |
| C.警示人们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 D.真实地记录了冷战的场景 |
凯恩
斯主义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特种萧条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经济主张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
| A.其根本目的是缓和劳资矛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 B.主张以计划经济取代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
| C.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互为表里 |
| D.彻底否定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
拿
破仑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至于我,只是带着王冠的华盛顿。”这表明拿破仑()
| A.认为建立法兰西帝国是当时内外形势的必然结果 |
B.认为实行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将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
| C.曲解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念,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
| D.认为他与华盛顿的区别在于个人素质的差异 |
表是1953--1959年沿海与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1953--1959年沿海与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资料来源于《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第291页,国家统计局《1950~1985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第45页。
19、表所示的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建设发展 |
| B.重点投资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 |
| C.内地的发展水平已超过沿海地区 |
| D.实现了工业重心向内地的转移 |
沈志华在《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历程(1944—1950)》中谈到中苏关系时说:“在1949年之前,苏联对中共的援助体现在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军事援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苏联撤退时赠送或留下来的日本关东军的大量武器装备。第二通过朝鲜供应或交换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经济援助)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贸易往来为中共提供工业品和生活用品。……第二,在旅大地区向中共移交了大批工厂,还帮助建立了4个合营公司,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对中共政权的物资的供应。第三,派遣大批专家协助修复东北铁路网,帮助中共培训技术人员、建立铁道兵部队,并以贷款或易货方式为中共提供铁路物资8760万卢布”。这些援助()
| A.在解放东北的过程中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 B.直接促成了东北工业化的实现 |
| C.表明苏联完全与国民党政府决裂 |
| D.帮助了中共取得对东北的控制、稳定社会和建立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