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

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 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见右图)。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①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
③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
④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国家”在英语词汇中有三个单词能代表,但所指具体含义却不同,这分别是“country”(故土,祖国之意)、nation(民族国家之意)、state(政治性国家体制,政府、联邦、州)。而中国只需“国家”一词即能清楚表达,这一高度浓缩而清晰的表达最早源于

A.西周的宗法制 B.宋代的理学思想
C.明清的反专制思想 D.近代救亡的民族理念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帝反霸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右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
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③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发展模式
④窥探的结果是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