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 ,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表于后世表:表露 |
B.文致太平致:传达 |
C.而皆有侈心焉侈:夸大 |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泣而书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B.岂其所欲哉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C.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D.忠彦以告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君 子 其 处 己 也 厚 其 取 名 也 廉 是 以 实 浮 于 名 而 世 诵 其 美不 厌 以 孔 子 之 圣 而 自 比 于 老 彭 自 同 于 丘 明 自 以 为 不 如 颜 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 綦(qi):很。③拏(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慷慨自负每:常常 |
B.适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
C.烛之已杳烛:点燃 |
D.乃知佟异人也乃:才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 )
董又毅然自许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⑤董按膝雄谈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生有狂妄白大的缺点,既不白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
D.某快役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白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2)叩以剑法,谢不知。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4-6题每题3分,共9分,7题10分)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怨恨。③台使:六朝时的朝廷使者。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
C.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 |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
B.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
C.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
D.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续之年十二,诣宁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以为身不可遣,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刘毅镇姑苏,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请,续之不尚节峻,颇从之游。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高祖之北讨,世子居守,迎续之馆于安乐寺,延入讲礼,月余,复还山。江州刺史刘柳荐之高祖,曰:“窃见处士雁门周续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①遐缉。臧文②不知,失在降贤;言偃③得人,功由升士。愿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俄而辟为太尉掾,不就。
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每称之曰:“心无偏吝,真高士也。”寻复南还。高祖践阼,复召之,乃尽室俱下。上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奥,称为该通。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景平元年卒,时年四十七。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宋书·隐逸传》有删改)
注: ①王猷(yóu):王道。 ②臧文:春秋时鲁卿,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 ③言偃:孔子晚年的学生。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续之年十二,诣宁受业 诣:到……去 |
B.名冠同门 冠:位居第一 |
C.俄而辟为太尉掾,不就 辟:升官 |
D.高祖践阼 践阼:登基 |
下列选项中全都体现周续之是“高士”的一项是( )
①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 ②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
③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④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
⑤弱冠独往,心无近事 ⑥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彭城的刘遗民在庐山隐居,陶渊明也不接受朝廷的征召,周续之与刘遗民、陶渊明一起被称为“寻阳三隐”。周续之认为无法抛弃自己的身体,但可以抛弃其它拖累。 |
B.周续之通过几年的学习,通晓《五经》、《纬候》和《老》、《易》,被称为“颜子”, 后来进入庐山侍奉佛僧慧远。 |
C.江州刺史刘柳很看重周续之,向高祖推荐他,认为如果将他提升到宰相府中任职,必定使政事和谐;如果让他做儒官,也会使王道显扬。 |
D.周续之一向患有风湿症,不能再胜任讲学的工作,于是称病告退,住往钟山。景平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
⑵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6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D.请其矢,盛以锦囊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左,乃陷大泽中②直夜溃围南出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④忧劳可以兴国
⑤雨泽下注 ⑥垣墙周庭
⑦如会同,端章甫 ⑧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 B.①⑥⑦/②③⑤/④⑧ |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 D.①④⑥/②③⑦/⑤⑧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绥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歠,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欲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一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 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 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凂: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②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
5. |
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选自《六韬•盈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