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下列关于酶的几个问题:
(1)酶之所以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是因为它能                   
(2)图一表示人体某种酶作用于一定量的适宜物质(底物),温度、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一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3)图二可以表示人体            在37℃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pH的关系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呼吸氧化酶


(4)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与结果:
①取两个洁净试管,编号1和2:
②在l号管中加入2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管中加入1ml 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l号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结果分析:推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两种可能原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司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
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烟草品和花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除细胞壁。
(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有__________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________________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这里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_。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直接诱导甲、乙两个烟草品种的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植株丙,丙是___________________倍体,并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种配子。

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其大致过程如下:
I.采集良种供体奶牛的卵母细胞和精液,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奶牛受精卵;
II. 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重组细胞;
III. 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 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良种奶牛所产生的能用于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往往数量不足,请举出一种可以获得更多卵母细胞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_______处理。受精时,往往一个卵母细胞只能和一个精子结合,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最为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导入基因前,需要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_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这一步骤属于基因工程“四步曲”中的________________,此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调控组件结合时必须用到__________________酶。
(4)实验步骤III中,进行动物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_____________和动物血清。
(5)实验步骤Ⅳ中,应选择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奶牛胚胎进行移植。请举出一种人工控制或筛选胚胎性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CO2浓度的恒定。图乙为所测得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分析:

(1)为了防止外界温度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中对照组的装置中应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这是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当改用80W灯泡照射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装置无法测得A点数据,除非将其中的NaHCO3溶液换为_______________溶液,且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4)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置于140W光照条件下8h,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该植物一昼夜氧气释放量为_________________cm。

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2块马铃薯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滤纸、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中,使烧杯的溶液各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B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两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l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单体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