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证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1)在紫外线作用下,大肠杆菌的膜蛋白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如何将图中的T2噬菌体抗性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3)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
(4)Ⅲ? 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A、1/2 B、2/3 C、1/4 D、1/9

科学家们已经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现在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细胞,d过程的常用诱导方法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种方法)。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要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在进行细胞培养时,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的两项)
(4)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生物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列举两项相关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一)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    法,原因是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①使干酵母与  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
②将无水CaCl2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 CaCl2溶液;
③用酒精灯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④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⑤用注射器将                    的混合物缓慢滴入氯化钙溶液中。
⑥30min后可以从CaCl2溶液中取出凝胶珠。如何判断凝胶珠制作的成功与否:         
                                   
(二)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表: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蒸馏水
10g
5g
5g
2g
1000mL

(1)表中漏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_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大肠杆菌体内某代谢产物X含量过高时,X会与酶Y结合,导致Y的结构__________变化,Y的活性降低。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__________等。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m)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分析上表可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__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____。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右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激素②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②的分泌,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激素①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机体内_____________激素与激素①具有相同作用效果。
(4)有人试图通过研磨胰腺的方法获得激素②,均未获得成功,由图可知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法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严谨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实验步骤第一步改正后,实施整个实验,请你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A、B、C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