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甍。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游:交往 |
B.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反:通“返”,返回 |
C.责以谋反,夷三族夷:诛灭 |
D.与越反明矣。趣烹之趣:赶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B.①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
C.①若独祠而哭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①以军功封俞侯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栾布“重义或轻生”的一组是 ( )
①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②为其家主报仇
③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④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⑤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⑥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贫困,栾布给人做佣工;后来做了强盗,因被人出卖,做了奴仆;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
B.彭越对汉功勋卓著,只是因为朝廷向梁国征兵时有病不能前往,皇帝就怀疑他,而以谋反的罪名灭其三族,并把他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禁止人收敛或探视,违令者均逮捕烹杀。 |
C.在皇帝将要烹杀栾布时,他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严重后果。 |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取下他的脑袋来祭祀哭泣,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译文:
(2)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译文:
(3)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七月既望(阴历每月十五) | B.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
C.白露横江 (白色的霜露) | D.纵一苇之所如(像) |
选出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凌万顷之茫然倚歌而和之 |
B.其声呜呜然其皆出于此乎 |
C.月出于东山之上 青出于蓝 |
D.耳得之而为声蟹六跪而二鳌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或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A.粪土当年万户侯 | B.泣孤舟之嫠妇 |
C.扣舷而歌之 | D.顺流而东也 |
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
例句:徘徊于斗牛之间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B.而又何羡乎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D.客有吹洞箫者 |
下列关于《前赤壁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
B.通篇以景来贯串,“山”和“水”是主景,“风”和“月”辅之,全文紧扣山、水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
C.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跌入现实的苦闷;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D.全文风格自由豪放,恣肆雄健;语言自然本色、平易明畅。 |
翻译下列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
逝者如斯夫,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 B.虽有槁暴暴:晒干。 |
C.假舆马者假:借助。 |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 B.登高而招 |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D.蟹六跪而二螯 |
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4) 用心躁也。
A.兴盛不能够藏身毛躁 |
B.兴起没有用来……的办法托付毛躁 |
C.兴盛无法托付浮躁 |
D.兴起没有用来……的办法藏身浮躁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B.《劝学》的“劝”是“勉励”的意思。 |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士之蕴其所有蕴:藏 | B.犹从辟书辟:征召 |
C.次为十卷次:依次 |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采取,择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盖愈穷则愈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辄抑于有司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其为文章其皆出于此乎 |
D.因索于其家因坐法华西亭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 D.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
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 B.往往探其奇怪 |
C.出语已惊其长老 | D.辄序而藏之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世人的看法并加以分析,段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
B.梅圣俞孩童时就显露出诗歌才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问后,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求取悦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却没有向朝廷推荐梅圣俞,使其得到任用。 |
D.这篇书序主要论述了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同时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漫而游漫:随意 | B.穷回溪穷:尽 |
C.箕踞而遨遨:观赏 | 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
B.穷山之高而止蚓无爪牙之利 |
C.醉则更相枕以卧輮以为轮 |
D.游于是乎始生乎吾前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
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 |
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
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