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李翱《杨烈妇传》
注:爨:cuàn 烧饭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将掠其玉帛 掠:抢劫。 |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
C.不如亟去 亟:赶快。 |
D.则人谁肯固矣 固:坚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君如逃,则谁守虽然,岁满则罢去 |
B.府库皆其财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C.重赏以令死士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D.与之千钱失其所与,不知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 )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 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
翻译下列句子。
(1)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3分)
(2)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沈,故与妻子几断音问,惟于坊本缙绅中检得官某县而已。
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此仆衔次骨。其家事故所备知,因伪造其僮书云,主人父子先后卒,二棺今浮厝佛寺,当借资来迎,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
初令赴滇时,亲友以其朴讷,意未必得缺,即得缺,亦必恶。后闻官是县,始稍稍亲近,并有周恤其家者,有时相馈问者。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且有以子女结婚者。乡人有宴会,其子无不与也。及得是书,皆大沮。有来唁者,有不来唁者。渐有索逋者,渐有道途相遇似不相识者,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
既而令托入觐官寄千二百金,至家迎妻子,始知前书之伪,举家破涕为笑,如在梦中。亲友稍稍复集,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
后令与所亲书曰:一贵一贱之态,身历者多矣;一贫一富之态,身历者亦多矣。若夫生而忽死,死逾半载而复生,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往,需次会城次:住宿 |
B.二棺今浮厝佛寺厝:放置 |
C.后闻官是县官:做官 |
D.其子无不与也与:给予(礼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B.因伪造其僮书云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C.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D.亲友以其朴讷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云南县令家境十分苦寒清贫,因此到任后,与家人的书信来往十分不便,几乎与妻子儿女断绝了音信。 |
B.县令的家人在民间刻本《缙绅录》中查得他在云南某县做官,于是亲友乡邻都愿意出钱周济他们,还经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 |
C.当亲友乡邻得知前面一封书信是假的后,一改往日的冷落面目,又渐渐亲近他的家人了。而那些回避不敢再见他们的人,还算有骨气,不会趋炎附势,当势力小人。 |
D.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但涵义颇深。县令的经历实在奇特,其家人也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人间闹剧,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般。 |
(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
东 坡 居 士 自 今 日 以 往 不 过 一 爵 一 肉 有 尊 客 盛 馔 则 三 之 可 损 不 可 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上。(选白《东坡志林·记三养》)
(2)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2分)
译文:
②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3分)
译文:
③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送姚姬传①南归序
清•刘大櫆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②,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③,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④,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②勤劬(qú):勤劳,劳苦。②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死后谥号文成。③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④拥旄仗钺(yuè):举着旗帜,拿着武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将徒劳而鲜获鲜:少 |
B.不足为姬传道不足:不足以 |
C.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游:交游 |
D.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姚姬传具备成为“第一流人才”条件的一项是()
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
②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
③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④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
⑤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
⑥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大櫆写这篇赠序![]() |
B.姚鼐认为![]() |
C.文中叙述刘氏与姚氏的两代友谊,赞赏姚鼐天资独厚,少年有成,前途不可估量。同时也流露自己老大无成的感慨。 |
D.本文为劝学名篇,作者并没有泛泛而教,而是言语恳切,诉情谊,叹时光,赞学识,在诉说中给人以无尽的鼓舞和信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2)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3)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C.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D.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朔(一个月)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回旋而上)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汲汲然) D.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肯定)
4.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某所,而母立于兹
5.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二年,大考翰林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列第一,超擢侍读。四年,授安徽巡抚。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谷且尽,继以麦。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麦熟,禁造酒及大商囤积。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畬粟,不须溉灌,前总督郝玉麟得其种,教民试艺有获。因令有司多购,分给各州县,俾民因地种植。事闻,上谕曰:“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怀。”
是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被水灾,发仓治赈。江南旧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废者,被水后尤多溃败,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兴筑,计时而成。于江浦缮三合、永丰、北城诸圩,于句容复郭西塘黄堰,苏州、太仓疏刘家河,灌溉潴①泄,诸工毕举。七年秋,黄河决古沟、石林,高、宝、兴、泰、徐诸州县罹其患,大受驰视以闻。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②数百里。
十年,有旨蠲③明年天下钱粮,大受疏请核准漕项科则,晓谕周知;汇核地丁耗羡,同漕项并完;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得旨嘉奖。常州俗好佛,家设静堂,自立名教。江宁、松江、太仓渐染其习。大受疏请饬有司防禁,移佛入庙;堂内人田屋产,量为处置。上谕曰:“此等事须实力,不可欲速。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大受清节推天下。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未几,卒,谥文肃。
(《清史·三O七》)
注:①潴(zhū)蓄积。②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③蠲(jiān)免除。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视:治理 |
B.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粜:卖粮食 |
C.被水后尤多溃败被:遭受 |
D.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饬:整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谷且尽,继以麦 | B.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 若属等皆且为所虏属予作文以记之 ![]() ![]() |
C.乃命多具舟 | D.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其身者,则耻师焉,惑矣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陈大受年幼时沉着机敏,长大以后,家境贫寒,亲自在山脚下耕种。在等候为渔人开 门时仍不忘读书学习。 |
B.陈大受在安徽巡抚任上,判决疑案,精明敏锐。当时庐、凤、颍各地多盗贼,他 限定期限严加缉拿,当月捕获盗贼五十人。 |
C.常州、镇江、太仓一带遭受水灾,陈大受考察灾情,体恤民力,打开官仓赈济百姓, 并号召百姓修筑堤防,按时完工。 |
D.陈大受作官为民,饥荒时开仓赈济百姓,发生水患时,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号召百 |
姓兴修水利。一生提出无数的建议,全部得到皇上的赞同和奖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
(2)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数百里。
(3)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