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初年,出现“部权尽归内阁”状况,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六部从此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B.内阁首辅实际上成为宰相 |
C.说明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 | D.皇权受到内阁很大的制约 |
依据下图,对美国“三权分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分立 |
B.各部门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和限制最小 |
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但发动战争最后还需要
A.首相的批准 | B.国王的批准 |
C.内阁的批准 | D.下院的批准 |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一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
B.图二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
C.图三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
D.图一到图三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
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B.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
C.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