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通过①过程合成mRNA,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与合成DNA不同,这一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需要的物质和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白化病是由于缺乏合成黑色素的酶所致,这属于基因对性状的________控制。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度由等位基因(D与d)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A_B_)、粉花(A_bb)和白花(aaB_或aabb)。如表所示为某校的同学们所做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紫花宽叶
粉花宽叶
白花宽叶
紫花窄叶
粉花窄叶
白花窄叶

紫花宽叶×紫花窄叶







紫花宽叶×白花宽叶


0


0

粉花宽叶×粉花窄叶
0


0


(1)根据上表中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可判断叶片宽度这一性状中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2)写出甲、乙两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甲: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乙组产生的F1中全部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种,其中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4)该植株自然状态下既能自由交配又能相互杂交,若只考虑叶片宽度的遗传,现将纯种宽叶与窄叶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
①若将F2代中所有窄叶除去,让宽叶植株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宽叶与窄叶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F2代中窄叶植株不除去,让植株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宽叶∶窄叶=______________。

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____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可)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将图画至下图方框中)。

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某植物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如图)。该突变体植物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表示未测数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叶片
发育时期
叶面积(最大面积/%)

气孔相对开放度/%

A
新叶展开前
19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1)提取该植物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________,以防止色素被破坏。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的光合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的________。
(2)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植物的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CO2形成________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
(3)表格中的四组叶片,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__。
(5)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

(16分)土壤中生活着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组合
材料处理
土壤湿度控制
温度(℃)
实验现象

灭菌
湿润
20
落叶不分解

不灭菌
湿润
20
落叶分解较快

不灭菌
湿润
5
落叶分解较慢

不灭菌
较干燥
20
X

(1)该实验对照组是;上表中X是
(2)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①

(3)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作出假设:
②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淀粉糊、恒温箱、烧杯若干、试管若干、碘液、斐林试剂等
③主要的实验步骤:
a.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为A、B,放入。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b.在恒温箱(20℃左右)下放置几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A1、A2、B1、B2
c.在A1、B1试管中加入碘液,在A2、B2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进行沸水浴。
d.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④实验现象:
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_____________。它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的眼色与翅形两对性状的遗传会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
(5)用一对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产生无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