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时期,儒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据此回答19~25题。宋代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荀子 | B.程颢、程颐、朱熹 |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B.《诗》《书》《礼》《春秋》 |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 D.《孟子》《中庸》《书》《春秋》 |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陆九渊 | B.程颢 | C.程颐 | D.朱熹 |
心学的开创者是
A.程颢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守仁 |
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程颢 | B.程颐 | C.朱熹 | D.王守仁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 | 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 |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 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 |
《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小大轻重”一事,这说明了
A.楚王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 B.楚王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
C.楚王欲与周王平分天下 | D.楚王想要兼并其他诸侯国 |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 B.生产关系的发展 | C.诸侯争权夺利 | D.周王室腐败无能 |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
西周的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的义务有
① 镇守疆土② 随从作战③ 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