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入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B.为参谋,预机画预:参与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策:谋划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除:废除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  )

A.
B.
C.
D.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有制胜敌人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梁太子洗马。
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又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出为安前晋安王长史。六年,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乃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司徒左长史、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居京口寻:不久
B.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修:整饰
C.其恬于荣势如此恬:淡泊
D.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例:特例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允不“以荣利干怀”的一组是()
①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
②闭门静处,并日而食
③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④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
⑤清虚玄远,殆不可测
⑥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允年轻时就通达有见识,行动合乎规矩,后来曾任太子洗马。侯景攻克台城时,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中,因此侯景手下的人对他很敬重,不敢逼迫他。
B.侯景之乱平定后,高祖征召萧允入朝为官,他以身患疾病为由推辞。晋安王镇守湘州时,他不听别人的再三劝阻,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去任职。
C.萧允与蔡景历、蔡征父子都有深交。蔡征曾向后主说,萧允清高淡泊的志操,深远微妙,并为陈后主吟诵萧允的诗歌。后主对萧允的德才十分欣赏。
D.在隋灭陈之后,萧允本可以继续在隋朝做官,但他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辞,并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
(2)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恨:怨恨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C.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D.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译文:
(2)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译文:
(3)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岐传
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岐秒明经,有才艺。仁州郡,以廉直疾恶而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群,而中常侍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归西。京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催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第五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济:成功
C.迎入土堂,飨之极欢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讫:完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行,乃得死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于是就拜岐为太常于是余有汉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岐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傣录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岐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岐为议郎,车骑将定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岐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