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利 |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服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 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
| 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 D.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
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指
|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 | B.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
| C.奥地利和波兰 | D.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
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 A.反共反苏 | B.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
| C.信仰法西斯主义 | D.挽回一战的损失 |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青年大量参军,母送子、妻送郎的场景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 B.日本人爱国热情高涨 |
| C.日本本国利益受到威胁,保家卫国的需要 |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 | B.《凡尔赛和约》 | C.《开罗宣言》 | D.《波茨坦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