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
B.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 B.杜甫 | C.李白 | D.王维 |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搜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 |
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
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 |
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 B.“近代工业的起步” |
C.“实业救国的浪潮” | D.“民族工业的春天” |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教育近代化起步 |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