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生问题是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一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4分)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具体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何时哪位发明家发明的?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2)“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是指什么?
(3)“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主要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中国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E=mC2
请回答:①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重大发明及理论分别是由谁发明和发现的?
②材料一、二、三反映人类利用的能源各是什么?请分别列举以这些能源为动力的发明创造有哪些?
③材料三这一理论带来的重大发明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重大影响和灾难?从中你有何启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1791年宪法
材料二①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1875年宪法
请回答:
(1)两部宪法分别规定了法国是什么政体?
(2)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形式有何异同?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防危机。面对严峻的形势,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官僚集团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1068年底前后,王安石与司马光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二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
——司马光《与吕公著书》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概括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战的观点。
(2)读材料二,司马光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