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
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
-葡萄糖苷酶(
)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
Ⅰ.利用大肠杆菌表达
酶
⑴
扩增
基因时,选用基因组
作模板。
⑵下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
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
扩增的
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
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和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⑶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
Ⅱ.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
⑷据图1、2可知,80℃保温30分钟后,
酶会;为高效利用
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单选)。
A.50℃ B.60℃ C.70℃ D.80℃
Ⅲ.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提高
酶的热稳定性
在
扩增
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
基因的突变率,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热稳定性高的
酶的基因。
⑸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取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
过程中(多选)
A.仅针对
基因进行诱变
B.
基因产生了定向突变
C.
基因可快速积累突变
D.
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酶的氨基酸数目改变
,简称
,是
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⑴神经元内合成
的细胞器是;
作用的靶细胞是。器官
是。
⑵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
释放量,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促进排卵。
Ⅱ.
-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
-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
-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⑶据图可知,
-10(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
-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
Ⅲ.综合分析
⑷综合Ⅰ、Ⅱ分析,推测
-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调节。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
控制灰色物质合成,
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灰鼠 |
9灰鼠︰3黑鼠︰4白鼠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黑鼠 |
3黑鼠︰1白鼠 |
①两对基因(
)位于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②实验一
代中,白鼠共有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色物质,实验二的
代中的黑鼠的基因型为。
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三 |
丁×纯合黑鼠 |
1黄鼠︰1黑鼠 |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术推测,可用实验三
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
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的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
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浸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是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保存备用。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
)和3种杂草(均为1株/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富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富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富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的小区将经历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富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