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来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这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会自动的帮助我们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的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我认为,美国商船应该尽可能地被限制进入战争地带。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战争地带可能经常发生急速的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地确立;具体的立法可能妨碍根据经常和急速的变化作出调节。所以,更实际的作法似乎应由国务院和行政机构采取行动去划定战争地带的实际地理位置。限制美国船只进入这些地带的目标可以通过国会予以禁止来实现;由行政部门宣布,一切此类航行概由美国船主承担其风险,实质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龙管子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材料四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吏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一: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行抵美洲纪念活动。
问题二: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世界市场 工业文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1)“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广告,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甚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广告是一种颇具社会形态的文化现象,也是显示社会进步的通俗画卷。
阅读材料:
材料一:图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商标广告实物现存上海博物馆的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铜版,上面刻的字是反的。最上面是店铺的名称——“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正中有店铺标记“白兔捣药图”,而且还有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的广告文字说:“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谓记白。”

材料二 : 1894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成立了以其姓氏“张”开头,以“裕”取意祖国昌隆兴裕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并获得了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山东三省的15年专利和免税3年的政策优待。为了拓展销路,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车站码头竖立聘用名人做的巨幅广告牌、宣传画;并把小瓶装的白兰地、葡萄酒沿街赠送给行人品尝,使习惯于喝白酒的普通中国人也渐渐了解葡萄酒,由此销路大开。

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广告业萧条。1982年,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道路旁,巨幅标语牌上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图)。”当时这句口号引起了姓社姓资的激烈争论。

回答:
(1)材料一中在当时采取印刷广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广告内容分析商家的宣传理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裕葡萄酒销路大开的原因。
(3)材料三中,广告业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广告牌已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你认为收藏的原因何在?
(4)以上广告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观察下列漫画,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材料二“彩虹是有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二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
(2)与材料一“伟大的方案”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