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斗争 |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 |
义和团运动 |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
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中央集权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下图“秦封泥”中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已有公文传送过程中的保密制度②秦丞相主要负责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③是秦朝设置丞相制度的历史见证④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官方文字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