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A.气候、水文两大要素 | B.生物、土壤两大要素 |
| C.地形、气候两大要素 | D.地貌、生物丽大要素 |
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
|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
|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
|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
| C.热量丰富 |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
下列关于冷锋和暖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空气均在锋面上方 |
| B.锋面均向暖空气一侧移动 |
| C.过境后天气均转睛,气温均升高 |
| D.冷锋过境时少云、雨,暖锋过境时多云、雨 |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量少 |
| B.沙漠地区水汽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起作用差 |
| C.沙漠地区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多 |
| D.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绕太阳公转从B到C的过程中
A.海南岛白昼越来越长
B.南亚东南季风越大越强大
C.长江中下游正在收割油菜
D.东北平原春小麦、水稻、玉米全部收割完毕
2.当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到A处,则
A.加拿大白昼开始渐长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正在收割小麦
C.洛杉矶温和多雨 D.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伏旱季节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
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喷水壶,往两个“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1~3题。
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2.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上海世博会自2010年5月1日开园,10月31日结束。回答1~2题。
1.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不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雷暴 B.台风 C.伏旱 D.沙尘暴
2.世博会期间,海陆间热力环流是
A.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C.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D.陆地比海洋气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