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形,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杂交组合 |
总株数 |
表现型 |
|
动态株型 |
正常株型 |
|||
A |
动态株型×动态株型 |
184 |
184 |
0 |
B |
正常株型×正常株型 |
192 |
0 |
192 |
C |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
173 |
173 |
0 |
D |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
162 |
162 |
0 |
E |
C组的F1自交 |
390 |
290 |
100 |
F |
C组的F1×正常株型 |
405 |
200 |
205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动态株型产量高于正常株型,原因是:动态株型在生长前期,叶较平展,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生长后期,叶直立,在开花时期株型紧凑,呈宝塔形,上部叶片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也能减少________________,使下部(平展)叶片也能接受较多的光能。
(2)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________________。
(3)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___________性。还可通过分析________________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4)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5)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的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________________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________________定律。
填空题
(1)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等。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是向的;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该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3)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和免疫。
(4)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性。
(5)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
(6)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是:演替和演替。
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然后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F2的分离比。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8。乙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1)用简图表示两组同学共同的实验过程(请写后面)。
(2)请预测该实验中F2的预期值: 。
(3)在下图中选出甲乙两组在用亲本杂交时的授粉过程。甲组:, 乙组:。
(4)为探究玉米籽粒中决定口味的部分到底是来自子房壁的发育,还是来自受精胚珠的发育,请你利用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予以判断。
A.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
B.实验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分别是:
①
。
②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在15℃和25℃的环境中,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千勒克司)下,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中氧气的释放速率(mL/h)(忽略光照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CO2浓度适宜),有关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在光合作用的阶段产生的,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上。
(2)25℃的环境中,该植物呼吸作用消
耗氧的速率是mL/h。
(3)15℃的环境中,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是
mL/h。
(4)15℃的环境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当光照强度为4对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下图为某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2)若该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模式图,图中结构有二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括号内写图中序号,横线上写相应名称)[ ],[ ]。
(3)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是图中结构[ ];能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结构是[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供给。
(4)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5)图中表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的是 [ ]。
(6)[1]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从生理功能上看,它是一种___________膜。
(7)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8)图中表示脂质合成的“车间”是[ ]。
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请回答:
(1)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2)两只青色壳明蟹杂交,后代只有灰白色和青色明蟹,且比例为1∶6。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Bb×___________。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则子代幼体中出现灰白色明蟹的概率是_________,青色明蟹的概率是_________。
(3)AaBb×AaBb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