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哥本哈根会议显示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分歧重大。中国在承诺强力减排的同时也坚持捍卫自身的发展权。认为在节能减碳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发达国家则不愿正视其历史责任,热衷于强烈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其一起共同承担历史责任,试图以“碳关税”等手段迫使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之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谴责和反对。面对会场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会议的近60小时内,不仅发表重要演讲,宣示中国的一贯主张,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同时还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集的会谈和协商,在与会各方中穿梭斡旋,沟通协调,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协议,充分显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7)上段材料表明我国政府行使了哪些方面的对外职能?试结合材料三说明。
材料四 2009年9月24日,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与会领导人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领导人声明》,声明宣布,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形成机制化。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8)材料四体现了国际关系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哪些内容?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西安旅游资源,当地政府特别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产业政策扶持旅游业发展,对市内9家景区实行半价优惠并由市财政给予20%的补贴并加大对旅游基础建设中的财政支出。同时依法打击各种不规范的现象,加强旅游市场日常检查和单位业务年检,定期公布旅游接待企业“红黑榜”,对黑榜企业将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10分)
我国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89%,而发达国家则为70%以上。但目前消费市场低迷,而储蓄却持续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妨碍启动消费的因素有:对下岗的担忧,心中对医疗养老等存在后顾之忧,导致个人消费心理趋于保守,从而选择了储蓄;我国现在虽然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属于低水平的结构性过剩,消费者反映,用不着的商品满街都是,要想买的商品不是买不到,就是买不起。
简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0分)
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走出去”成为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截止2005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总数近81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68亿美元左右。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在对外开放中,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表一: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状况(单位:元)
时间 |
城市 |
乡村 |
1979年 |
400 |
200 |
2008年 |
20000 |
8000 |
表二:某地居民消费结构(%)
时间 |
食品 |
衣着 |
教育 |
旅游 |
1979年 |
75 |
18 |
5 |
2 |
2008年 |
30 |
30 |
20 |
20 |
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2010年6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加大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同时废止。
分析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