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
C.蒸汽锤、铁路设备 |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
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次革命指的是
A.古希腊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活动 | C.宗教改革运动 | D.启蒙运动 |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
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
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