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主要表现?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日缎,方空日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生产关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三:《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美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                               ——摘编自中国网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危害?   
材料四:第一阶段:提出了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第二阶段:明确提出: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三阶段:“以企业承包制为主的多种经营制”。                         ——摘编自赵海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发生在哪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5)结合上海世博会主题,谈谈你对南昌城市建设的提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雄时代
刘邦早年曾到秦都咸阳服徭役,看见秦始皇出巡的队伍,感叹道“唉!大丈夫就当如此啊!”公元前210年,刘邦解送一批人去咸阳骊山修筑秦始皇陵。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让剩下的人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表示愿意跟随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次年,刘邦杀了县令举兵起义。
项羽是项燕的孙子,楚国的贵族。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外出巡幸,游会稽,渡浙江,项梁和项羽都去看热闹。少年项羽看到秦始皇驾车,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
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屯长的900名贫苦农民被征调渔阳屯戍,行至大泽乡,遇大雨延误限期,按秦律,误期一律处斩。陈胜.吴广杀死看押的军尉,召集众人一同起义说:大丈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留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同声响应:“敬受命。”于是,900名戍卒揭竿而起。
(1)从材料来看,秦始皇在治国方面有什么特点?这一治国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2)刘邦是否实现“大丈夫就当如此”的意愿?请叙述理由。
(3)从历史的角度,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刘邦、项羽、陈胜等人的起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着当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当时毛泽东为什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用史实说明此后中国如何实现图中的“民主统一”?美国对“民主统一”后的中国持什么态度?
(2)尼克松访华之时,中美两国的对外关系各自出现了什么新局面?
(3)1979年邓小平为什么被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他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发生了哪些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1)以法国为例叙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2)你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4分

洋务派的“道”与“器”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晚清——政治与文化》
(1)文中的“道”.“器”分别是指什么?洋务派对两者的态度如何?
(2)洋务派“天将器还中国”的论述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洋务派 “道”与“器”的主张?(4)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