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1—5题。
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A.季风区和非季风过渡地带
B.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C.长江支流岷江与干流交汇处
D.亚欧板块内部的川西高原附近

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

A.全部处在5月12日 B.大部分处在5月12日
C.少部分处在夜半球 D.大部分处在夜半球

地震发生地区当天与下列几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的是

A.1月28日 B.4月15日 C.8月3日 D.10月17日

该地震使震中附近河流沿岸多处发生滑坡崩塌,致使河流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

A.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
B.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
C.土坝不牢,跨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
D.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震后灾区的光缆干线网和微波干线网讯中断,严重影响与灾区联系
B.“时间就是生命”,救灾物质主要靠航空运输到达灾区
C.利用对灾区全天候航空拍摄,可以全时性指导救灾
D.该地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地质灾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某国1950—1976年人口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
人口变化比例`
内容
人口变化比例
总人口
+5%
大都市区
+4%
大于100万中心城市
—4%
大都市中心城区
—3.5%
小于100万中心城市
+1%
大都市郊区、卫星城镇
+10%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该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低——高”
B.该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主要是大量移民迁入所致
C.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D.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大都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和小城镇环境质量较好
②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城市中心区就业困难,消费水平高
④城市工业布局不断向城郊或中小城市转移
⑤城市中心区地价高,中心商务区外迁至郊区

A.①②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下图示意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有

A.五种气候类型 B.四种气候类型
C.三种气候类型 D.两种气候类型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五个地点中冬季气候湿润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天山博格达峰部分垂直自然带谱(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B.荒漠带、针叶林带、草原带
C.草原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D.针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在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高度高达5500米左右,明显要比博格达峰的北坡雪线高,导致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因素是

A.坡度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年降水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