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谈到: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侵略一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传统一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外因论认为中国现代化受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列举有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内因论认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传统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
(3)从19世纪66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追求现代化尝试的重大事件有哪些?(3分)据此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特点。(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美国宪法作出正确的评价,并非是件易事。……但总的看来,宪法的民主因素远远多于保守因素,如果再看是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如果再看到它对美国社会政治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的话,它无疑是那个时代中屈指可数的最进步的历史文件之一。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光荣革命”是英国民众为反对英王詹姆斯二世的专横,于1688年发动的一次政变。……这是一次非暴力的成功变革,故被称为“光荣革命”。被英国哲学家罗素称为“一切革命中最温和最成功的革命”。
材料三……但是,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地盘进攻。改变了几百年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有两个议员的26个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
——摘编自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宪法有哪些“民主因素”。“保守因素”又指什么?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的“温和”与“成功”分别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挑战”和“进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该书又对夏朝建立后的社会情况作了如下描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二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的。“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描述了哪一时期的哪一制度?
(2)“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了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民间重修“家谱”渊于西周哪一制度?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方面有何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材料二 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
材料三 侵略与学习
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0分)
(3)根据材料三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结合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日本也输了?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从现代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10分)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才能结出政治文明的硕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资产阶级颁布的法律文献

国家
时间
机构
法律文献
英国
1689年
议会
《权利法案》
美国
1776年
北美大陆会议
《独立宣言》
1787年
国会
1787年宪法
法国
1789
制宪会议
《人权宣言》
1875年
国民议会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谈起美国政治思想,人们首先想到它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部分,或者是西欧的(特别是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毫无疑问,美国的思想和文化深受欧洲传统的影响。但它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又孕育出独特的政治思想,孕育出一种美国人普遍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
——王缉思《美国政治思想》导读
材料三 孙中山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针对内忧外患、百病丛生、满目疮痍的现实,他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极富概括力的说法,如此准确,如此简明,这三个词几乎抓住了中国问题的内核,是他外察世界潮流,内顾中国实情,深思熟虑的结晶。
——傅国涌《孙中山,近代政治文明的一束曙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的(特别是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体现在美国哪些制度上?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有没有解决当时的中国问题?为什么?(8分)
(3)结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认识民主政治? (10分)

阅读下列《全球通史》中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l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宗教动力。但是,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作后盾,这就说明了伊比利亚国家为什么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的新帝国。它们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诚然,有数十年工业的西班牙由于海外制造品市场的突然发展而受到促进,然而,约l560年前后,工业的发展停止了,随即开始了长期的衰落。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l839~l 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前后)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得以扩张及其在l6世纪后期走向衰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态度,并简要评析。(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