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外贸易逐渐兴盛 ②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④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和近代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
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
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
“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
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
|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
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学联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
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
生对于中华民国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
是
| A.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 | B.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 |
| C.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
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