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就是好地方,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买进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甲乙比较,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后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进程中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下面漫画最准确的理解是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
C.欠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当中获益较少
D.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下列有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成员国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影响发展
C.在区域组织中法律最为完善
D.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特征是

A.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世界贸易增长
B.世界开始由分散日益走向一个整体
C.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D.通商、投资的经济需求与武力威胁结合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的“跨进了新时代”主要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体制的束缚
C.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面貌
D.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