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 |
内 容 |
1862年 |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
1863年 |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
1866年 |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
1867年 |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
1887年 |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
1872—1875年 |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当今世界,国家或共同体之间越来越多的通过对话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11月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新加坡宣言》强调,APEC的共同目标没有改变,即通过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宣言涉及如何推动可持续增长,抵制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人类安全,打击腐败,提高管理水平和透明度,以及加强APEC作用等。——新华网
材料二199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在华盛顿成立。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2010年11月将在韩国首尔举行第五次峰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PEC成立以来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APEC来促进中国的发展?
(2)两则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并指出它们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开创了地理发现时代,同时使得中华帝国的海权、海上贸易、航海技术、舰队规模和实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郑和舰队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了亚洲各国的水师,甚至超过了欧洲各国海军的总和。由于统治者的原因,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相反,西方世界在郑和100年后开始了工业文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 ——新浪军事
材料二 1764年珍妮机发明和使用,使织布业明显落后。而水力织布机的出现又使纺纱业处于滞后而需要进一步的技术革新。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
材料三 1850~1870年,英国经济增长率为3.12%,1870~1913年为2.1%;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1870年为三分之一,1900年为五分之一,1913年为七分之一;……生铁产量1890年被美国超过,1900年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不到德国的二分之一。——《世界通史》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西方世界在100年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的原因。
(3)指出材料二中英国的技术革新首先发生于棉纺织业的原因,这次技术变革对英国社会近代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德国迅速发展的国内有利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满洲、蒙古都统俱为议政大臣。六部满人尚书也参与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较前扩大。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民政事务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会议具奏。议政王大臣只议国家典章制度及军事要务。……雍正帝削弱八旗王公权势,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进一步削弱。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材料二
2009年11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议会上院发表演讲
材料三英国政府将在未来数周公布一份改革方案,以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多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取代议会上院,终结这一有数百年历史的贵族院。英国司法大臣杰克·斯特劳在2010年3月13日和14日向内阁成员征求意见后,将于数周内公布议会上院改革方案。——2010.3.21 《北京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理由和措施。
(2)英国议会在17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走上近代化的英国很长时间内仍然保持上院下院的议会形式说明了什么?
(3)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逐渐削弱而“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却得到加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