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贞观政要》卷一),上述主要描述了
| A.《唐律》颁布实施的效果 | 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 |
| C.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推行的影响 | 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基础 |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一l3世纪之间保持着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
①发明并使用雕版印刷术②造纸术的发明
③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④编著《本草纲目》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曾有儒学大师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论断,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这位大师最有可能生活在 ( )
| A.战国时期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
| A.儒家、法家 | B.儒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法家、道家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人俗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