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贞观政要》卷一),上述主要描述了
A.《唐律》颁布实施的效果 | 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 |
C.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推行的影响 | 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基础 |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
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
B |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
形成垄断大企业 |
D |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其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所到达的地区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是民国时期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火花。火花中的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民族工业的动力之一是()
A.政府放宽限制 | B.爱国心的驱使 |
C.列强放松侵略 | D.政治地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