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酶是维持菌体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 |
B.菌体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不需要从外界补充 |
C.发酵液pH呈酸性时,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
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有关酶活性的抑制 |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FT的信号蛋白能通过植物体韧皮部的汁液传送到生长点,促使植物开花。合成FT的场所及组成FT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叶绿体、葡萄糖 | B.线粒体、氨基酸 |
C.核糖体、氨基酸 | D.核糖体、核苷酸 |
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试管 |
底物和试剂 |
实验条件 |
1 |
1ml10%鸡蛋清 |
37℃水浴 |
2 |
1ml10%鸡蛋清+1ml胰蛋白酶 |
37℃水浴;PH为5 |
3 |
1ml10%鸡蛋清+1ml胰蛋白酶 |
? |
4 |
1ml10%鸡蛋清+1ml胰蛋白酶 |
5℃水浴;PH为8~9 |
下面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实验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
B.1号试管设置合理,为空白对照组
C.3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PH为8~9
D.蛋清液和酶液应在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
(甲)表示的是人与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的pH中的活性,(乙)表示的是三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pH为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②若PH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渐渐升高③乙中,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④乙中,不能知道c酶的最适活性温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右图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由此可确定
A.A为ADP,B为ATP |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
右图是根据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曲线的形成是因为反应系统中酶量是一定的 |
B.改变温度、pH等反应条件不会改变m值的大小 |
C.该曲线中在m点时加入酶,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
D.该反应系统中酶促反应产物不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