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政制既加强皇权,又提高了办事效率的是
①刺史制 ②通判 ③三省六部制 ④军机处设置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阅读下表,以下对该表所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 |
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
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从一项统计数字来看,(德国)全国食糖消费量从1876年的平均每人6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21.4公斤,棉花消费量从1871年的平均每人不到3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7.6公斤,储蓄存款从1870年的约15亿马克增加到1914年的约200亿马克。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的统一 |
B.普法战争获得矿产资源 |
C.德国加强对外侵略 |
D.德国扩张掠夺资源 |
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 间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 计 |
1700 |
75.0 |
22.3 |
2.7 |
100.0 |
1820 |
32.5 |
788.4 |
177.2 |
998.0 |
1860 |
16.0 |
2724.0 |
400.0 |
3140.0 |
A.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
B.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黑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
D.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
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因为
A.全面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