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 时 间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 计 |
| 1700 |
75.0 |
22.3 |
2.7 |
100.0 |
| 1820 |
32.5 |
788.4 |
177.2 |
998.0 |
| 1860 |
16.0 |
2724.0 |
400.0 |
3140.0 |
| A.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
| B.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
|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黑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
| D.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
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是
①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外商在华开办的企业
| A.①②④ | B.②③ |
| C.①③ | D.②③④ |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 B.强学会的成立 |
| C.《中外纪闻》的创办 | D.“公车上书” |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 A.没有区别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
| B.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
| C.没有认清清朝的腐朽和西方的先进 |
| D.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彻底性 |
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开办京师大学堂 | B.废除八股 |
| C.设立译书局 | D.废除科举考试 |
下列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科技,达到巩固清朝统治的目的 |
| B.思想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立国的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手段 |
| C.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关键在于“中学为体” |
| D.是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