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表现 |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外国的干涉和国内的叛乱,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用于战争,苏维埃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经济方面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生活必需品实行分配 |
C.按劳分配 |
D.禁止商品流通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 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力量强大 |
B.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 |
C.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这次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接受了共产国际的领导 |
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
C.取消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1936~1940年,五年内上海工人每年每月的工资增加了2.6倍,而同时期生活用品的价格却上涨了4倍左右。据你推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汇率被列强操控 |
B.南京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 |
C.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经济掠夺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萎缩 |
中国共产党87年来始终以强国富民为己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最早体现在
A.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实施 |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