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道德准则 B.治国理念 C.哲学基础 D.变革精神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实
结论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
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汴路即事》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正月敕》
草市成为政府重要的税源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陆游《入蜀记》
南市是大规模的草市

上述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这说明秦汉时期

A.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 B.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C.忠孝仁义是百家的共同观点 D.帝国的政治文化渐趋定型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二战前苏联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把科技革命的成果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认为“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苏联的这一转变

A.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C.引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