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日:“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日:“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②。”帝日:“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日:“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日:“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日:“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日:“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问,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日:“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日:“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日:“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特:只,不过 |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道理 |
C.惟稍夺其权稍:渐渐地,慢慢地 |
D.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使一举而下填然鼓之,丘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B.上因晚朝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
C.岂得以喜怒专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
D.则《论语》二十篇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2)皆再拜日:“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靠近 |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恰逢 |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窜:逃窜 |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团:集合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①,起复②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①,起复,加给事中。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以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③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④,不达大体。(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②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③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④烦急:苛细峻急。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羽判三司判:掌管 | B.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究:推究 |
C.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许:允许 | D.各署判官领之领:兼任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
②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
③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
A.①其②以③以 | B.①其②而③以 |
C.①之②以③因 | D.①之②而③因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第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用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款识,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
绍圣末,朝廷得玉玺,下礼部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雕法中绝,此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既归老,肆意于龙眠山岩壑间。雅善画,自作《山庄图》,为世宝。传写人物尤精,识者以为顾恺之、张僧繇之亚。襟度超轶,名士交誉之,黄庭坚谓其风流不减古人,然因画为累,故世但以艺传云。
(节选自《宋史·文苑六·李公麟传》)
李伯时,宋人人物第一。专师吴生照映前古者也。画马师韩幹,不为著色,独用澄心堂纸为之。惟临摹古画用绢素著色,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倒。作天王像全法吴生。士人高仲常专师伯时,彷佛乱真。至南渡吴兴僧梵隆亦师伯时,但人物多作出水纹,稍乏神气,若画马则全不能也。伯时暮年作画苍古,字亦老成。余尝见《徐神翁像》,笔墨草草,神气炯然。上有二绝句,亦老笔所书,甚佳。又见伯时摹韩幹《三马》,神骏突出缣素,今在杭州人家,使韩幹复生亦恐不能尽也。
(节选自元代汤垕《画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陆佃荐用:因为 |
B.虽捐千金不惜捐:舍弃 |
C.专师吴生照映前古者也照映:照耀映射 |
D.神骏突出缣素突出:突然出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画马则全不能也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 |
B.①肆意于龙眠山岩壑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①以龙蚓鸟鱼为文②以其无礼于晋 |
D.①独用澄心堂纸为之②衡常思图身之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公麟好古博学且精通诗歌他古文字学造诣深厚,精于鉴别古器物,而且是个被誉称为北宋朝人物画家第一大家,他作画题材广泛,但最擅长的还是人物画。 |
B.李公麟有一次考定了朝廷得到的一枚玉玺,虽说京官们对玉玺来源众说纷纭,但他最后一锤定音地确认为李斯刻制的秦王之玺,可见他的确是个古玩鉴赏家。 |
C.李公麟在祥符三年因病而退休,隐居龙眠山肆情于山水自然风光,但他退隐后生活并不寂寞,因为他能襟怀洒脱地作画自娱,且被当时的许多名士交口称赞。 |
D.李公麟作为一个杰出的画家,有自己的师承渊源,他画人物向唐代吴道子学习,画马向唐代的韩幹学习,晚年仍不停学习,常临摹高仲常和吴兴僧人凡隆作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庭坚谓其风流不减古人,然因画为累,故世但以艺传云。
(2)伯时暮年作画苍古,字亦老成,余尝见《徐神翁像》,笔墨草草,神气炯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玡内史。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谓终贾之俦也。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太始中,武帝躬耕,岳作赋以美其事。
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寻转怀令。岳频宰二邑,勤于政绩。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以公事免。杨骏辅政,高选吏佐,引岳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初,谯人公孙宏少孤贫,客田于河阳,善鼓琴,颇属文。岳之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至是,宏为楚王玮长史,专杀生之政。时骏纲纪皆当从坐,同署主簿硃振己就戮。岳其夕取急在外,宏之言玮,谓之假吏,故得免。未几,选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旨诣。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寻为著作郎,转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愍怀太子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
初,芘为琅玡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答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诛之,夷三族。
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
(选自《晋书·潘岳传》,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辟司空太尉府辟:被征召 |
B.谯人公孙宏少孤贫孤: 丧父 |
C.构愍怀太子之文,岳之辞也构:设计陷害 |
D.而干没不已乎干: 触犯,冒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作《闲居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岳之为河阳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以母疾辄去,官免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D.岳恶其为人则或咎其欲出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岳出身官宦之家,少时以才智聪颖著称,乡邑之人称他为奇童,说他是汉之终军、贾谊一类的人。 |
B.杨骏被诛,潘岳本也难逃厄运,因当初任怀县县令时有恩于公孙宏,在公孙宏搭救下,才幸免一死。 |
C.潘岳性情轻浮急躁,追逐世利,与石崇等人侍奉权臣贾谧,望尘而拜,可见其卑躬屈膝谄媚之态。 |
D.潘岳因当初与孙秀结怨,孙秀得势后不久,便诬告潘岳密谋参与作乱,潘岳被杀,并诛连三族。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山陵。”不许。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藏于家。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甫冠,性不喜华靡甫: 开始、刚刚 |
B.病革,不复自觉革: 通“亟”,指病重 |
C.每往夏县展墓展: 修缮 |
D.必过其兄旦过: 探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具体表现司马光之“直”与“俭”的一组是(3分)
A.①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②闻喜宴独不戴花 |
B.①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②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 |
C.①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②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
D.①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②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司马光认为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 |
B.河朔一带天旱欠收,司马光认为天下财用总量是恒定的,救灾和节约用度,应该从贵戚和近臣开始,皇帝许可了这种做法。 |
C.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王安石出来主持政事时,司马光请求辞职,离开了京城。但在他居住在洛阳的十五年间,天下人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 |
D.司马光勤于政务,临死之前对别人仍然恳切教导,好像是在梦中说话,但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国家的大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2)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