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
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一定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若秋天用绿叶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能只分离到色素带1和2 |
B.图乙是利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此样方内该植物种群密度为3.0株/m2 |
C.若细胞正处于图丙所示状态时,则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
D.应选图丁中的③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位 |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的双层膜结构 |
B.在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增多 |
C.生命活动所需ATP均由线粒体提供 |
D.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均来自线粒体 |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 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
B.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 种 |
C.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