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及2010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及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二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1)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2)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在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85.3%,84.3%,85.1%和144.5%。如: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成达达到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一流水平的特大型企业,仅1994年就实现利润58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5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2)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表1
年份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元) |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
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
2008 |
43.7 |
275.3 |
8749.3 |
2.8 |
2009 |
41.0 |
295.3 |
10183.7 |
3.0 |
2010 |
41.1 |
306.0 |
12579.8 |
3.1 |
2011 |
40.4 |
471.4 |
19305.4 |
4.1 |
2012 |
39.3 |
491.0 |
22706.2 |
4.4 |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全面启动。某区在城市规划中,注重走群众路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区规划部门,积极调研,集思广益,就旧城改造征求群众意见,并邀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特别是在辖区内遇到了老街保护与修缮的难题时,有关单位,多次研究,探索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古代民居原地修复与加固的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实现尊重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更加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央决策的正确性。
材料一:2007~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份 |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
万元GDP 能耗增速 |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
水电、核电、风电 |
|||
2007 |
280508 |
71.1 |
18.8 |
3.3 |
6.8 |
-1.80% |
2008 |
291448 |
70.3 |
18.3 |
3.7 |
7.7 |
-4.59% |
2009 |
306647 |
70.4 |
17.9 |
3.9 |
7.8 |
-2.20% |
2010 |
324939 |
68.0 |
19.0 |
4.4 |
8.6 |
-4.01% |
2011 |
348002 |
68.4 |
18.6 |
5.0 |
8.0 |
-2.01% |
注:在1999-2009年的10年中,欧盟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5%上升到9%。2011年我国GDP占全球的10.48%,却消耗了世界20.3%的能源。
材料二: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