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及2010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及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二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1)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2)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我国2009年11月26日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我国政府减排的这种努力没有前提条件,也不与其他国家减排行动挂钩,而发达国家在不愿承诺大规模量化减排的同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应受到国际监督,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对这一违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规定的要求,中国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已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在此次大会上接受‘三可’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相统一的。
教育问题近年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发布。
材料一: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材料二:
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截至3月28日24时,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其中电子邮件8317封,信函1064封,教育部门户网站网友发帖18474条。此外,从媒体和网络收集的报道评论与意见建议249万多条。这些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听取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纲要》编制工作的汇报。并要求各地方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教育,逐步提高教育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
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回答:各方是怎样努力才使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得以出台。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的政治常识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政治意义?
去年入秋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西南五省(区)普遍遭遇百年一遇的旱情,给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严峻旱情,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西南五省(区)各级党委政府正在把抗大旱、保民生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带领各族人民积极抗旱救灾。
面对西南五省(区)普遍遭遇百年一遇的旱情,有人赞同“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说法;有人则不赞同“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说法。
请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
(1)如果你赞同“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说法,理由是:
(2)如果你不赞同“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说法,理由是:
2008年4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举行首次会议,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这一事件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英国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英国公众再次对今天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废除这一旧朝代的产物,且它代表着特权阶层利益,每年花费巨大。另一种则认为保留君主立宪制,它毕竟是一个国家统一和团结的象征,是政府有益的顾问。
(1)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我们应如何看待一个国家对政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