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 )
| A.孟德斯鸠 | B.伏尔泰 | C.康德 | D.卢梭 |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等事项。这种制度叫作()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
| A.城镇经济繁荣 | B.统治者政治清明 |
|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
|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苏轼对下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 )
| A.追求布局严整 | B.富于色彩美感 |
| C.受印象派影响 | D.注重诗情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