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1978
1986
2000
2004
2006
2008
基尼系数
0.317
0.385
0.41
0.438
0.469
0.481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用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份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虽然我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向好的势头,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决不能盲目乐观。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景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下滑压力依然很大。二是经济发展还缺乏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三是因外需减弱使国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四是短期内大幅度扩大内需的难度很大。因此,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动摇。必须把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与防范风险、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切不可顾此失彼。
(2)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三:一些西方国家希望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9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精彩演讲,倡导提振信心,呼吁同舟共济,推动金融改革,强调平衡发展,呼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携手行动、共克时艰,体现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坚毅和冷静、推动经济增长的决断和责任。
(3)请运用政治常识,谈谈你对“中国首先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最大贡献”的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在美国,议会通过的法案经常被总统否决,而总统提出的议案也常常在国会搁置。如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由于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分歧,导致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医保方案、移民政策、环境保护等一系列议案,长期在国会受阻,甚至一度出现因国会迟迟不能通过政府预算方案,而导致政府非核心部门关门的情况。
材料二: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在民主审议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关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一系列决议草案。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美两国的权力运行机制的?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原创】材利一: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4年11月11日在北京雁栖湖举行。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材料二:“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鲜明阐述“亚太梦想”这一概念。“中国梦和亚太梦息息相关”“同一个亚太,同一个梦想”,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完全可以做到和谐对接;与“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亚太梦想,完全能够实现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美两国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原因。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中国梦与亚太梦同频共振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三: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看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不缺位,是指政府着力投资民生工程,缓解大众的“后顾之忧”;不越位,是指政府告别把市场准入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政府该做的是优化监管体系,及时将劣质企业驱除出市场;不错位,是指政府不与民争利,及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各项合理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依据。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华盛顿政府《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法律适用于任何生活在美国境内的人,美国各州法律只适用于该州居民。根据美国《宪法》,国会无权废除一个州,也没有任何一个州可以僭越只有国家政府才可以行使的权力。事实上,在美国所实行的联邦制下,美国宪法是国家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威所在。反过来,宪法也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而人民的意愿是民主政体中的最高权力所在。
材料二:在一个联邦制国家,国家政府有明确的权利,对对外事务有完全的主权。但是,在国内事务上如何行使权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宪法,美国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在上述这些领域,国家利益显然超越各州利益,因而在这些领域的权力也相应地归属国家政府。国家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联邦制具有哪些特点?
(2)有人由材料二得出“美国的联邦制确实可以很好地维护美国人民的利益”的结论。你赞同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