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曙光”是指 ( )
A.启蒙运动 | B.新航路开辟 | C.文艺复兴运动 | D.意大利统一运动 |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 |
C.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春秋大一统思想 | B.“君权神授” 思想 |
C.“天人感应”思想 | D.“人伦者,天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