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不能表明 ( )
| A.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
| B.金融资本对扩大再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 C.银行贷款是当时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 |
| D.第二次科技革命对此起了推动作用 |
美国政府组织了一次对延安的访问,一位外交官在结束访问时感慨:“中国共产主义的圣徒和先知们住在黄土高坡挖出的窑洞里,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幻想着古怪的阶级妥协和政党联合之神降临,渴望自己能按世界标准得到尊重。”这则材料透露的信息有()
①不少美国政治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抱有好感
②这位外交官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③国共内战期间中共和美国的交往并未中断
④中共此时对待地主比较温和
|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l:海研究资料》)
| 年 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 1889 |
6984 |
544 |
9 |
1l |
0 |
O |
0 |
0 |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3764 |
172 |
922 |
(注:l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值所得,1926年数字则为两天平均值所得。)造成当时上海交通工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交通工具种类的增加 | B.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D.民族工业的发展 |
图是上海外滩西侧的欧式风格建筑群。作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外滩建筑群形成于近代,是上海百年历史的缩影。它突出说明近代上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 )
| A.殖民主义色彩浓厚 |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 C.崇尚西方建筑文化 | D.国际文化交流活跃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沦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③实践经验的总结
④立足于中国国情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