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
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经济较发达 |
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
B.只有夏汛 |
C.只有秋汛 |
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
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C.交通发达 | D.水热条件好 |
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 B.消费市场 |
C.廉价劳动力 |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
下图示意2014年4月6~15日,福建省同纬度沿海某地和内陆某地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 |
B.该时间段内,甲地气温日较差都大于乙地 |
C.该时间段内,甲地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
D.该时间段内,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大于乙地 |
关于乙地4月13日天气的预报,最有可能的是()
A.阴有小雨 | B.多云转阴 |
C.午后有雷阵雨 | D.小雨转中雨 |
读“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7月均温 ③地势 |
B.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 |
C.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
D.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地势 ③7月均温 |
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温低 | B.云量多,反射强 |
C.距海近,水汽多 | D.纬度低,对流旺 |
2014年3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大风降温,出现雨雪天气,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14年3月13日我国北方风雨降温,而西南地区高温干旱持续,形成这种气象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 | B.南北地形差异大 |
C.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 | D.南北纬度差异较大 |
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的()
A.可预测性 | B.规律性 |
C.不稳定性 | D.地区间的相似性 |